在自然界中,名字往往蘊含著美好的愿景,但“福壽螺”這一名稱背后,卻隱藏著不容忽視的生態危機。這種看似普通的軟體動物,以其驚人的繁殖力和環境適應性,悄然成為農業與生態的“隱形殺手”。因此,如何有效清理福壽螺成為當前緊迫問題,研究發現通過螺卵凈能有有效控制福壽螺。
揭秘福壽螺
福壽螺,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,隸屬于瓶螺科瓶螺屬,其貝殼外觀與常見的田螺頗為相似,實則卻是一種源自中美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外來入侵物種。自其被引入后,迅速在全球多個國家包括北美、亞洲、非洲等地蔓延開來,我國亦未能幸免,2003年已被列為首批入侵我國的16種外來物種之一。
生命循環的奧秘
福壽螺的生命旅程可分為卵、幼螺、中螺、成螺四個階段,每個階段都展現出其獨特的生存策略。雌螺在受精后,于夜間悄然產卵,每個卵群密集排列,數量驚人,可達數百至上千粒。幼螺迅速成長,約一個月后進入中螺期,再經數月發育,終成性成熟的成螺,其爬行體長可達3.5至6厘米,殼形圓潤,螺層分明。
與田螺的微妙差異
盡管外觀相似,但福壽螺與田螺在細節上卻有著顯著差異。福壽螺的外殼輕薄易碎,殼口無黑色邊框,螺蓋大而扁平;而田螺則外殼堅硬,殼口帶有黑色邊框,螺蓋小而圓潤。此外,兩者的繁殖方式及卵的顏色也截然不同,福壽螺為卵生,卵色鮮艷,田螺則為卵胎生,卵色透明。
不容忽視的危害
1)農業之殤:福壽螺對水稻、茭白、甘薯等水生作物構成了嚴重威脅,尤其是對水稻的危害最為顯著。它們大量啃食水稻秧苗和幼苗,導致苗小株少、有效穗減少,直接影響糧食產量。在我國南方,每年數百萬公頃的水稻田都遭受著福壽螺的侵擾,其“水稻殺手”之名實至名歸。
2)生態之患:福壽螺的強大繁殖力和環境適應性使其在適宜的環境中迅速擴張,與當地水生生物爭奪生存資源,嚴重威脅本土物種的生存,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。
3)健康之憂:更為嚴重的是,福壽螺還是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。若食用不當,如生食或未徹底煮熟,極易感染寄生蟲,引發廣州管圓線蟲病,這是一種可致人死殘的嚴重寄生蟲病,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。
螺卵凈生態治理,共筑安全防線
面對外來物種入侵的嚴峻形勢,海關總署已啟動“國門綠盾2022”行動,加強口岸檢疫檢查,嚴防動植物疫情疫病及外來物種的傳入。在此,我們呼吁每一位公民:增強生物安全意識,積極向身邊人宣傳動植物檢疫法律法規,共同維護生物安全。
目前,研究者發現,用螺卵凈可以有效控制福壽螺泛濫,其具有較好的生態功能,只滅螺卵,不傷農作物、不傷水生動植物,不破壞微生態環境。